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近日表示,俄罗斯方面已经准备好与乌克兰进行第三轮直接谈判。实际上,早在之前,泽连斯基就已表露出愿意与俄罗斯坐下来谈判的态度。这一系列谈判意愿的释放,显然并非无缘无故,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。早在2022年12月,德国前总理默尔克在接受《时代周刊》采访时便明确指出:“俄乌冲突必将在谈判桌上结束,谈判是唯一的出路。”当时,正是俄乌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刻乐盈配资,默尔克为何能如此自信地做出这一结论?
从冲突爆发的那一刻起,俄乌双方就注定无法全身而退。乌克兰的工业体系几乎陷入全面崩溃,人口流失的速度更是让人瞠目结舌。战前,乌克兰的钢铁产量高达4000万吨,曾是欧洲的主要钢铁生产国之一。然而,随着冲突的升级,其钢铁产量急剧下滑,今年甚至连1000万吨都未能达到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也并不乐观。西方国家的严苛制裁让本已疲软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。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地区的攻势每日消耗着2000吨弹药,但其军工产能每月不过3000吨,这无疑让俄罗斯在军力补给上捉襟见肘,举步维艰。
展开剩余86%即便是背后支持乌克兰的欧美国家,情况也并未好到哪里去。美国的军援支持曾一度十分充裕,刚开始俄乌冲突爆发时,美国慷慨拨款了450亿美元。然而到了2023年,美国的援助金额已降至220亿美元,甚至特朗普在此过程中明确表示不愿意继续全额承担支援费用,还要求北约分担经费。而欧洲方面,因与俄罗斯断绝能源合作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,经济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。原本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顺畅的,但随着冲突不断升级,美国对欧洲的压力日益增大,最终迫使欧洲响应美国制裁,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。这一禁令无疑对欧洲自身也造成了重大损失:天然气价格飙升300%,德国的巴斯夫工厂关停,法国的敦刻尔克铝业厂减产50%。在这期间,整个欧盟的GDP增速更是降至了0.7%。
默尔克早就看出了这场冲突的消耗性,本质上,这就是一场消耗战。她发表这一言论时,正是俄罗斯军队的攻势如火如荼,但她洞察到,战争背后隐含着巨大的后勤压力。虽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近3万项制裁,俄罗斯却没有因此束手无策乐盈配资,反而在这一困境中找到了新的生机。俄罗斯开始注重发展远东地区,加强与亚洲国家,尤其是中国的合作,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。从2023年开始,俄罗斯的经济布局初见成效,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达到了1亿吨,对印度的出口也增加到了7000万吨。然而,尽管如此深陷战争漩涡,俄罗斯的GDP增速从去年的3.2%下降到了1.8%,这也说明了冲突对其经济的拖累依然显而易见。
从今天来看,默尔克的判断是否有道理?事实上,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援助,和俄罗斯为避免经济困境而寻找能源出口替代方案,似乎都在治标不治本,否则冲突又怎会持续至今?尤其是俄罗斯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。去年10月,俄罗斯出动无人机和导弹双管齐下,进攻敖德萨港口,直接切断了乌克兰通过黑海接收西方援助的通道。这一举措不仅令乌克兰的补给线面临严重威胁,还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——俄罗斯不排除使用战术核武器。这时,人们普遍以为俄罗斯是要与北约决一死战,但如今看来,这一切远比想象中的复杂。
今年,特朗普重返白宫,成为了一个转折点。2月,他与普京在舍特举行了会谈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那之前,俄罗斯军队已经成功攻占了顿巴斯地区,乌克兰军队在东部的防线因此大幅收缩。特朗普此时的会谈显然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俄军不断取得进展后,双方在谈判中所付出的努力。即使之后战事再次升级,俄罗斯与乌克兰最终的目的依然是通过谈判获取更好的筹码。
与特朗普的会谈结束后,俄罗斯进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。今年5月,俄罗斯黑海舰队通过无人艇集群封锁了重要航道,迫使乌克兰商船绕道罗马尼亚港口。与此同时,俄罗斯通过土耳其进行调解,与乌克兰达成了“千人换俘”协议,累计交换了1083名战俘,并移交了4812名阵亡士兵的遗体。6月乐盈配资,普京在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明确提出,乌克兰必须承认俄罗斯对顿巴斯、扎波罗热、赫尔松及克里米亚的“合法控制”,并将这一内容写入乌克兰宪法。尽管这一方案相比去年“领土冻结”的态度更为强硬,但在安全议题上,俄罗斯依然做出了一定的让步。在伊斯坦布尔的会谈中,普京坚持乌克兰要保持中立,但不再要求“去军事化”,并允许乌克兰保留一定数量的防御性武器,甚至可保留10万兵力,但必须禁止部署远程导弹和重型装甲。
与此同时,乌克兰和欧美国家也在不断采取行动。今年3月,英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5000枚LMM轻型多用途导弹,以应对俄罗斯军队的无人机威胁。欧洲导弹集团也重新启动了“风暴阴影”巡航导弹的生产线,预计到年底其产能将恢复至每月200枚,届时乌克兰对俄罗斯后方的打击半径将大幅增加。西欧的积极投入让乌克兰的信心大增。随之而来的是,乌军对俄罗斯第51集团军指挥所发动了突袭,成功摧毁了俄军指挥部及周边的防空设施,俄军高层因此损失了1名少将和3名上校。
尽管乌克兰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战果,但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关系已经彻底恶化,两人甚至在白宫大打出手。此时,乌克兰的支持者只能依赖西欧,然而西欧也意识到,美国不再全力支持乌克兰,而是打算卸磨杀驴。因此,欧盟在今年6月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援助计划,提供了306亿欧元的财政支持和9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,其中德国单独提供了90亿欧元。此外,德国还专门为采购“IRIS-T”防空系统和“金牛座”导弹提供了2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。
面对西欧如此紧密的合作,美国终于与泽连斯基和解,并签署了《重建投资基金协议》。该协议赋予美国开发乌克兰2万个矿床的权利,涵盖了117种矿产资源,占全球总资源的5%。协议还规定,乌克兰将出售资源收入的50%投入基金,用于能源和基础设施重建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笔巨额资金不再用于购买武器,而是用于重建。如此一来,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
显然,乌克兰国内已经开始逐步认清现实,泽连斯基政府已秘密接触俄罗斯,探讨以前绝不可能接受的“领土换安全”方案。乌克兰议会最近通过了《战时状态法》修正案,允许总统在领土问题上进行“有限妥协”,这为泽连斯基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好的条件提供了法律保障。军事手段已无法彻底解决俄乌冲突,谈判无疑是解决这一危机的唯一出路。毕竟,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,只有谁能更早地宣布停战。
然而,谈判并非易事,尤其是在多方势力交织的复杂局面下。美俄两国能否在核心利益上找到平衡?乌克兰
发布于: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